葡萄酒包裝有哪些常見的誤區?
包裝,作為葡萄酒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媒介,變得越來越重要。今天,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常見的葡萄酒包裝誤區。
誤區一:“外盒包裝這么簡單,真的是進口酒嗎?”
在國外,一些精品酒莊更注重環保和葡萄酒本身的品質,他們通常會使用非常簡單的紙箱包裝。還有的更看重市場,會花一部分成本在漂亮華麗的包裝上。
誤區二:“我這瓶酒,用薄膜/紙袋包著,就是好酒!”
我們確實看到一些名酒在出售時用紙包著,用木箱包裝。有些高價值的酒,開箱后會用薄膜或保鮮膜包裹,怕酒的原標簽被污染或損壞。這就好比買了新手機提車,跟貼膜一樣,主要是為了保護。
但是,中國的人很聰明,看得出消費者認為紙包的酒是好的。他們只是把普通的酒用紙包起來,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。所以看到桌上的酒,都是用紙袋包著,用保鮮膜包著。不能一概而論,認為是好酒,貴酒??淳茦?,品酒質。
誤區三:“酒瓶底深,瓶身重??隙ㄊ呛镁?!”
有些顧客喜歡一個一個地看酒瓶底。我一摸瓶底就堅持說是好酒,忍不住贊了一句。
那為什么瓶底要凹下去呢?
好酒在陳釀過程中,會有沉淀。瓶底是凹進去的,便于這些沉淀物的堆積,這樣搖晃的時候瓶身就不會滿是酒渣。
就像保鮮膜包在酒標上一樣,很多“聰明”的商人就是利用這種心理,也賣不出很多底深身重的酒!其實里面的酒很普通,是好酒!
誤區四:酒有中文標簽不好。
所有通過正規渠道進口的都須有中文標簽,這是國家食品法規定的。中國的各種商品檢驗和衛生檢查都很嚴格。實體店和餐廳貨架上的酒需要貼中文標簽,否則不允許銷售。
誤區五:密封方式是否代表酒的品質?
螺絲帽一定是廉價酒的象征?雖然軟木塞可以讓氧氣慢慢進入瓶中,幫助部分葡萄酒適當陳釀,但是軟木塞容易發霉,污染葡萄酒。螺旋蓋打開更方便,不用擔心污染。這不是評判葡萄酒好壞的標準。
酒一直是過度包裝的主角。過度包裝為什么會產生?
1.面子工程:面子心理是過度包裝的重要原因。
2.商家利用豪華包裝抬高價格:在酒價越來越透明的今天,仍有商家利用豪華包裝將產品價格虛高,以抬高商品的實際價值,借機牟取暴利。舉個例子,一瓶酒本身的價格只有100多元,但是如果放在豪華的皮箱或者精致的木箱里,它的價格就可能漲到1000多元。商家看到暴利怎么能不心痛?
3.國內消費者對酒的基礎知識薄弱:無論是挽回面子,還是商家促銷的花樣,歸根結底還是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。然而,很多消費者對葡萄酒一無所知。在葡萄酒成為好禮物的今天,面對琳瑯滿目的葡萄酒,送禮者可能只會從奢華的包裝入手。
如何解決「過度包裝」的問題?
1.從社會趨勢來看,人們的綠色低碳環保意識越來越強,這也應該是白酒包裝創新的首要方向。
2.消費者自身要加強葡萄酒知識的學習。面對眾多的酒,至少有一款可以分為三六九等,而不是只掏錢包?;蛘呖梢越柚饬?,比如咨詢專業人士,用手機上網查酒的風味和價格。
3.酒商要重視的是酒的品牌和文化建設,而不是豪華包裝。這方面要借鑒進口酒在包裝上的設計理念。
很多進口葡萄酒產品雖然價格不菲,但包裝簡單樸素,有的甚至以“輕瓶”示人。換句話說,應該引導消費者以“品牌”和文化而非盒子來判斷進口葡萄酒。